查看原文
其他

学生一举一动皆打分?教育类APP不能“反教育”!

熊丙奇 光明社教育家 2023-08-29





教育家 · 快评


孩子中午不午睡,扣分;坐姿不正确,扣分;周一不穿礼仪服,扣分……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,一款覆盖3000万学生的教育类App“班级优化大师”在全国部分中小学校应用甚广。这款App记录学生在校的几乎全部行为表现,并通过加减分给学生排名,公开评比。有的学校排名结果还与评先评优挂钩。不少家长、学生对此产生新的焦虑。
2019年,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》,该意见明确,推荐使用的教育移动应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,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,不得与学分、成绩和评优挂钩。媒体报道的这款APP,进行的就是教学管理,不清楚是怎么进入校园,推荐给学生、家长使用的。学校采用这款APP来进行教学管理,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评分,违背教育要尊重人性的基本理念,美其名曰是“班级优化大师”,实则是恶化教育管理生态,制造学生和家长的焦虑,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。
利用数字技术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管理和评价的初衷是好的,但是,这需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理念引导。如果过程性管理和评价变成了对学生的监控与约束,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纳入评价之中,则会把学生变为学习机器,而不是把他们作为活生生的人。
研发这类APP的人员只需站在自己或自己孩子的角度,就可以知道这样的APP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还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。自己在单位的一举一动,都希望被监控且评分吗?自己的孩子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,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?
总体看来,目前不少打着进行教育管理与评价改革旗号的教育类APP,都缺乏科学的论证,想当然地列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观测点,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打分、评价。比如,为何不睡午觉要扣分?了解过学生不睡觉的原因吗?扣多少分合适?各项评分为何可以加在一起算总分?本来,推进过程性评价就反对分数评价,可对分数情有独钟者,在过程性评价中,还是喜欢量化评分。
此前,某地教育部门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,就实行打分制,学生参加某项活动打多少分,总分要达到多少分。其结果是,不少家长帮孩子去做这些项目,还有学生花钱买分,这显然走到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反面。而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,是没有理解何为过程性评价。推进过程性评价,是要关注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,要给学生完整的高质量的教育体验。
选用这类APP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令人堪忧的。近年来,一些被质疑侵犯学生隐私、影响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,如在教室里装表情监控系统,却受到学校追捧,这是值得警惕的。学校选用这些应用的出发点,并非促进学生发展,更好地育人,而是为了“好管理”,把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置于监控之下,要求学生遵守、服从纪律,否则就扣分。这也就不难理解,被媒体报道的这款APP会覆盖3000多万学生了。
中小学的班级管理需要优化,而优化的重点,应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,而非把学生管死。值得注意的是,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打分评价,这在“线下教育”中早已被质疑并取消,而在数字技术兴起后,利用方便的数字技术而被激活,而且,由于可以进行云存储,学生的一举一动,历史数据都可查,这无疑给学生戴上紧箍咒。担心一不小心就留下可以追查的行为“污点”。
因此,应该对所有教育类APP进行教育伦理审查。我国学校在推进AI+教育时,应该做真正的教育,而不是“反教育”。判断是真教育还是“反教育”,有一个基本的标准,就是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,还是约束学生。APP开发者、学校办学者和教育者都需要坚守教育底线,不能使用先进技术做恶化教育生态的事。




—  END  —


来源 | 本文系“光明社教育家”公号原创作者 | 熊丙奇统筹 | 周彩丽《教育家》杂志投稿邮箱:gmjyjzz@126.com新媒体投稿邮箱:jyjzzxmt@126.com

《教育家》2023年征稿启事

这份被校长、老师们盛赞的“学习资料”,学校必备!

助推学校品牌推广、内涵提升,助力校长、教师专业成长,尽在这个平台!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